管理跟上来,“黄牛”就“牛”不起来
张 博
近日,“周杰伦演唱会前‘黄牛’集体退票”的话题冲上热搜。原来,由于此次演唱会主办方始终坚持强实名制,并未像往常一样在最后时间修改票务规则允许“转赠”,于是大量“黄牛”不得不在开唱前“割肉”离场,损失了票面价20%的手续费。一时间,“‘黄牛’黄了”“给主办方点赞”“支持演唱会强实名制”等评论在网络刷屏。(综合近日多家媒体报道)
随着线下演出市场回暖,各种精彩的文体活动让粉丝期待不已。可与此同时,个别地方的“黄牛”也越来越猖獗,网络平台上高额加价转售演出门票的信息比比皆是。一边是许多望“票”兴叹的观众,无奈之下购买高价“黄牛票”,心疼得直嘬牙花。一边是肆无忌惮的“黄牛”,“割韭菜”赚得盆满钵满。如此乱象,不仅损害了观众利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
“黄牛”并不是新鲜事物。当市场上出现供应相对“短缺”的时候,难免就有人绞尽脑汁借机牟利。从热门的火车票、飞机票,到免费的博物馆门票、知名高校预约参观资格,再到关系群众生命健康的专家号;从“内部有人”的“关系黄牛”,到“扛铺盖卷排通宵”的“苦力黄牛”,再到如今玩弄科技手段的“技术黄牛”,票贩子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斗法”从来没有停止过。“黄牛”为何屡禁不绝?从根本上看,还是因为管理没有支棱起来,有的治理措施不到位,有的执行政策“放了水”,导致“黄牛”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缝可钻。
“黄牛”可恶、可恨。有网友愤愤不平:要想“黄牛”的身影彻底消失,就得人人喊打、人人抵制,“宁可门口站、不让‘黄牛’赚”。但这种理想化的状况,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让“黄牛”不敢“牛”、不能“牛”,还是要从管理上发力,运用多种手段规范市场秩序。今年9月,文旅部、公安部发布新规,要求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采取强实名制。这次周杰伦演唱会坚持不开口子“刚”到底,把“实名制购票入场”“不许转赠转售”等规则真正落实到位,就让“黄牛”们吃了瘪。这足以说明,“黄牛”没有想象中那么神通广大,只要手段严起来、法律武器用起来、创新举措多起来,“黄牛”生存的灰色空间就能被大大压缩,市场环境就会更加清朗。
当然,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反制“黄牛”必将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各有关方来说,一方面应当继续与各种“作弊”手段“斗法”,维护好公平有序的购票环境,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应当提供更多高质量供给,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相信只要管理跟上来、工作做到位,“黄牛”就“牛”不起来,“买票”也就不再是一个让人焦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