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锦在线 > 国际新闻 两个外国小哥的“内蒙古情缘”

两个外国小哥的“内蒙古情缘”

admin 国际新闻 2024-11-13

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2日电 (记者袁蒙)10月底,“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外媒看青城”媒体采风团走进呼和浩特,从自然生态、智慧产业、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蓬勃向上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撰稿、拍照、录视频……来自欧亚非19个国家的21名记者通过五天的深度参访,用来自一线的鲜活素材,向本国读者讲述着最为动人的“中国故事”。

俄罗斯记者伊万:用相机定格中国的美

来自俄罗斯的记者伊万·沙普金是第一次造访中国,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伊万表示,来中国之前,他只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国家,“来到中国我才发现,这里的食物、建筑、自然风光、民俗传统,都是那么不同。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国家。”在参观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时,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令伊万惊叹不已,“我们参观了新能源商用车和无人机厂家,水平很高!”

俄罗斯记者伊万。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俄罗斯记者伊万。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伊万用笔触和镜头记录着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近年来,俄罗斯越来越关注东方。这次来到中国后,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有关中国的文章和摄影作品,有太极拳,有中国的书法,还有北海公园的美景。这次在呼和浩特,我也拍了很多照片,比如老牛湾,这是中国两大地标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很美。”

俄罗斯记者伊万正在拍摄老牛湾美景。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俄罗斯记者伊万正在拍摄老牛湾美景。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埃及记者马赞:中国给了埃及很多帮助

埃及记者马赞则是一个“中国通”,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中国了。自2019年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第一次接触中文以来,马赞已经学习中文五年了。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路夏”。“我们埃及人真的很喜欢中国,很喜欢中国人。我们埃及有金字塔,你们中国有长城,我们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马赞说。

埃及记者马赞体验马头琴。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埃及记者马赞体验马头琴。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在内蒙古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外媒记者一行参观了高度自动化的牛奶生产线,马赞对智能化转盘式挤奶设备尤为感兴趣,“利用这个装置,80头奶牛完成挤奶工作只需要8分钟,这简直太令人惊讶了!我们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非常关注农业方面的发展。每次来中国,我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也看到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埃及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埃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许多合作。中国给了埃及很多帮助。”

埃及记者马赞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用中文签名留念。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埃及记者马赞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用中文签名留念。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中文为桥,是记者、更是文化使者

呼和浩特之行让马赞、伊万以及其他外国记者相遇相识。“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我们一起采访,一起写关于中国的报道,是内蒙古之行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马赞感慨道。而提及马赞,伊万总是竖起大拇指,称他为“那个中文流利的埃及男生”。“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所以对俄语、英语文化圈接受度更高。但这次来中国,让我萌生了学习中文的念头。”伊万说道,“我想,如果我会中文,就可以像马赞一样和中国人深入交流,把对中国的报道做得更加透彻。”

一口流利的中文很快让马赞成为了“团宠”,他主动为其他外媒记者当起了中文翻译,还时不时教他们几句中文,“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掌握中文这门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就业、投资。埃及以及许多阿拉伯国家现在都兴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和中国合作。我是一名记者,同时我学过中文,也是一名使者。我应该把我看到的真正的中国展示给更多人。”